#11月财经新势力#
这两天又有一个令人感伤的消息,曾经中文论坛的巨头“天涯社区”,增多项被执行信息,被执行总金额已达1.39亿元。而“天涯”的老板、创始人邢明也被限制高消费。
想当年,“天涯”论坛是何等热闹风光。
创办于1999年3月1日的天涯社区,早期在中文互联网拥有统治级的影响力。到2013年8月,天涯社区迎来高光时刻,注册用户数达8500万,是全球最大的中文互联网社区。2013年,中国网民规模才6亿多,也就是说,当年平均7个中国网民差不多就有1个是天涯用户。
比这些冰冷的数据更令人激动的,是“天涯”论坛承载过一代人的美好回忆。
这个“全球华人网上家园”,见证过“网络中文的黄金年代”。
或许在被短视频、公号爆文“喂养”的一代人印象里,根本没有“论坛”这种东西摆放的位置。但是到今天,“天涯”当年培养出来的一些网络中文,依然是被流传的经典,尤其是在这个内容刷屏,但精品匮乏的年代。
当年明月、天下霸唱、南派三叔、宁财神,这些后来大放异彩的网络作家,当初都只是一位在天涯论坛默默耕耘的网友。
2006年2月,天津青年张牧野为了讨女朋友欢心,开始在天涯的“莲蓬鬼话”论坛上发表一些“鬼故事”。原来张牧野的女友李婷对于网上的鬼故事非常痴迷,经常追连载。但当时的网络写作都是“用爱发电”,很多人写到一半就断更了,这让李婷感到意犹未尽。
于是张牧野亲自动笔,注册了一个网名叫“天下霸唱”,写的故事就是《鬼吹灯》。
现在《鬼吹灯》这个IP已经出版成小说,多年来长期位居畅销书榜单,而且还改编成了多部影视剧作品,红遍大江南北。
而这一切的起源,也都是源自于“天涯”。
同样是在2006年,成为天涯传奇人物的还有当年明月。
这位海关的公务员在业余时间写明史,初衷是因为他觉得当时的天涯“煮酒论史”论坛里,真正写得好的历史故事太少了。于是他自己开始写明史,帖子的名字叫做《明朝的那些事—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》。
结果这个帖子爆火,仅仅两个月时间这个帖子的点击量就过百万,跟帖超过过万条。现在抖音上动不动就是百万爆款,都麻木了,但要知道那是2006年,我们还在用诺基亚和摩托罗拉,想要上网还得跑去网吧。
那就是所谓的“网络中文的黄金年代”。
那个时候网友们几乎可以讨论任何问题,偶尔过分被和谐了,还会群情激愤,大骂言论不自由,从来不会觉得是自己过了格。
当时随便拿出天涯论坛某一天的版面放到今天来看,我们会惊讶当时讨论的尺度。从神鬼故事,到经济评论,再到国际政治,再到诗歌文学,再到历史杂谈,你不仅会感叹尺度之大,更会被广大网友们的博学多才,和奇思妙想所折服。
是谁说中国人的思想不够开放,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,逛一次当年的天涯,去数一数那些”百层大楼“,都会为自己的浅薄而道歉。
但随着中文互联网的飞速发展,天涯论坛身为巨头,陷入了尾大不掉的困境。“用爱发电”不可能持续,优质内容的创作者们,可以靠着热爱坚持一年两年,但不可能十年如一日。
那些在天涯爆得大名的大V,已经靠着出书、影视版权的收入进入作家富豪榜,也不会再跑到天涯来发免费的帖子。而更多的腰部作者,在无法变现的情况下纷纷离开。
失去了优质作者,天涯也失去了核心的竞争力。
在中文互联网群雄逐鹿的时代,其他平台砸钱抢占优质作者,自然也就将流量“赢家通吃”。再加上智能手机、4G 网络,个人电脑的普及,视频类内容的崛起,更是将“古老”的天涯论坛逼到了绝路。
唯一可以让网友找到乐趣的盖楼讨论,也因为尺度的不断缩小,变得如同鸡肋。在“口”和“绝绝子”成为流行语的年代,网络中文变得面目全非,谁还有兴致每天只讨论些风花雪雨、鸡毛蒜皮的小事?
表达欲失去了,就失去了创造力和想象力,广大网友们再有才华手机上怎么可以赚钱呢论坛,也只能望洋兴叹,没有施展的余地。
不仅仅是天涯论坛,还有“西祠胡同”、“猫扑”、“铁血网”,这几个并称为初代互联网江湖的“四大论坛”,都面临着这样的不可挽回的衰落。
2022年3月,“西祠胡同”的公司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00万股股份挂牌转让,挂牌价格为仅为1元。
2019年4月,“天涯”论坛被新三板摘牌。
2021年4月,“猫扑”社区关闭了发帖功能。
2022年3月,中国排名第一的军事论坛“铁血网”正式关闭。
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当年风流人物”。
不过这就是历史的规律。“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两三年”。当年人们玩天涯,现在人们玩的是微信、抖音,快手、B站、微博和知乎。
这些内容平台靠着紧跟时代的步伐,牢牢占据着国人的内容消遣时间。
可没有人会永远风光,天涯论坛的命运也必将在这些平台上面重演。
关键是,谁会是下一个衰落的巨头?最终留下来的,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内容生态?
相比起来,我更关心后面这个问题。
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盛极而衰的命运,当它谢幕之时,或许已经完成了它的使命,这并不是坏事。
目前看来,知乎有点在走天涯论坛的老路。
尽管知乎是一个问答社区,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以讨论为主要性质的论坛。回答本质上就是对问题的讨论,我们在知乎上得到的快乐,是看不同回答之间碰撞的快乐,因为知乎上一个问题的回答不可能只有一种观点,当然“水军问题”除外。
可只要是讨论,就会存在分歧,就会存在与主流价值观不同的声音。遇到这种时候,知乎的管理员们往往会以“大局为重”,删除那些回答。
结果就是,知乎早期的精英纷纷出走,或者不再活跃。
毕竟回答也不赚钱,图一时的痛快而已,要是连这个痛快都没有了,就没必要留下。
这个问题如果恶化下去,就会重演当初天涯大V们纷纷出走的场景。最终知乎也沦为一个不再有乐趣的社区,只剩下一边倒地叫好,和收了钱的商业吹捧。
以论坛为性质的互联网平台,总是很难不走向这条路。与此相比,单方面输出内容,讨论性质较为弱化的微信、抖音等平台似乎并没有这个烦恼。
微信和抖音都是以粉丝流量和机器算法来推荐内容的平台,网友们只会接收到被推送的手机上怎么可以赚钱呢论坛,和自己关注的创作者的内容,那对他们来说,都是自己喜好的,价值观近似的内容。
内容本身的优质占据最重要的部分,网友们的讨论被弱化了,而且一些留言和讨论还会被平台的算法进行“优化”。
这就导致你打开这些平台,看到的永远都是自己想看的内容,这样日复一日,每个人都仿佛活在自愿待着的“信息茧房”里。
而这些平台的什么内容最受欢迎,最有流量呢?
大家打开自己的手机,看看那些点赞动不动十几万,播放量动不动上千万的爆款视频就清楚了。基本上都是一些你不用思考,可以立刻被调动起荷尔蒙或者多巴胺的内容,简单来说,就是一种快速的爽感。
之前几大互联网巨头掐架,说对方的内容都是“猪食”。其实这话只说对了一半,客观来说,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。
但这样的内容就是有流量啊,这就是人性啊,人都是不愿意思考的。累了一天,打开手机不就是要找找乐子吗?谁现在还去盖楼,还在网上打上几百上千字的长文去跟人辩论国际形势,探讨宇宙的边际?
您累不累?看看自己的号,是不是快不行了。
谁还引用亚里士多德、康德、尼采、孟德斯鸠和卢梭的名句?谁还在乎中文的韵律和美感?能把中文在网络上写全了,不写成口就已经很不错了。
这就是我说,更应该关注的问题。
几个互联网巨头的衰落,不足为道。网络中文的衰落,才让人痛心疾首。
———END———
站 长 微 信: kind1920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