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产性收入这个词,你可能觉得陌生,但这是拉开人与人收入差距的重要部分。
那么什么是财产性收入呢?
就是不靠上班或体力劳动获得的收入!这里包括银行存款利息、持有股票、基金得到的资本增值,房租收入、著作权和专利权收入等等。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资本和资源获得的收入。
在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,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。本次重点强调: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。相比5年前十九大报告表述中表述的是: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,就可以看出高层对居民财产性收入更加重视,这次的要求是多渠道增加。这意味着,作为财产性收入“主战场”的投资理财市场将迎来更多机会。
那国家为何如此重视居民财产性收入呢?
因为本次大会提出要建设中国式现代化,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,就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。目前我国的财富分配结构是金字塔型,未来要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。这就需要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,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。现在中低收入群体依旧是以工资性收入为主。
数据显示:2021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中,工资性收入占了55.9%,财产性收入仅占8.8%,但工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关。最近几年受疫情冲击、国际大环境影响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,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了,从国际经验上来看,未来经济增速还将继续放缓。所以如果仅靠工资性收入,未来对中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,这个庞大群体收入无法提高,不仅会抑制消费如何额外收入,不利于扩大内需,还会加剧贫富分化。因为我国高收入群体基本上都是以财产性收入为主。
值得关注的是,对于低收入群体,仅靠其自身是几乎没有办法提高财产性收入的。因为这部分群体的实际收入仅能勉强度日,难以有财产的积累,而没有原始积累便不会有财富增值。并且其抗风险能力低如何额外收入,很容易因病、因骗或者人生遭遇重大变故致贫。因此,对于这部分低收入群体,只能通过外在力量,如政府的转移支付来改变。可以考虑给低收入群体发放消费券,提供免费的大病保险和低价甚至免费的一些教育培训,使其掌握一些生存技能和基本的财经素养。在他们能获得更多的、稳定的工资收入基础上,再提高其财产性收入。其中,基本的财经素养非常重要,一方面,可以相当程度地避免这些弱势群体上当受骗,陷入极度贫困,影响社会稳定;另一方面,在具备了基本的财经素养之后,低收入群体才能更好地利用政府与市场所创造的条件,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增加自身的财产性收入,即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”,否则此类人群很容易成为新一代的“韭菜”。
那普通人如何增加财产性收入呢?
有以下两个方面仅供你参考:
①是选择资本市场,比如股市。
但现在的A股是让很多股民都伤透了心,不仅没赚到钱,还可能赔钱,股市基金天天绿油油。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,离不开股市。未来二三十年里,国家重点做的一件事,就是继续深化金融改革,让金融服务于更多的普通人,而不是仅仅服务于高净值人群。作为个人,如果风险承受能力高,你就可以选择投资股票;如果风险承受能力低,可以选择基金、债券等投资。
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,投资的本质是认知的变现,你能赚到多少钱与你认知水平相关。
②是打造个人IP。
可以想想你更擅长哪个领域的工作,在某个领域你特别有研究,或许可以尝试借助新媒体平台,把自己的优势展现出来。
我国农民也有一些资源,比如说农村的耕地、林地、宅基地,现在的问题是相关政策制度不断完善,不能让这些资源通过市场交易,影响农民获得财产性的收入,可喜的是国家已经在改革中,有的地方让农民以宅基地入股,获得分红收入等等。相信接下来的几年,国家为了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,会出台一系列的政策保障。
但另一方面,我们要意识到,财产性收入产生的前提是:要有积累、要有财可理,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要忘记勤劳致富!
———END———
站 长 微 信: kind1920
暂无评论内容